【区域创新】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打造“双创”成都品牌
近日,走进福鼎市桐山街道小路社区的幸福佳园小区,记者看到昔日斑驳的老旧墙体穿上了“新衣”,“创城主题文化”门帘随风摇曳间透着文明新风,健身器材旁常有老人孩童欢笑……曾经的“无人管”小区,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幸福园”。
幸福佳园小区建筑面积5229.88平方米,户数仅有48户。此前,不少物业公司考虑到营收比,都不愿进驻,由此导致该小区长期无人管理,硬件基础设施破损、环境脏乱差、车辆乱停乱放、安保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,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强。
为改变这一现状,小路社区积极探索“党委引领+红色物业+居民自治”基层治理新模式,以幸福佳园小区为试点,于2023年5月注册成立了桐山街道第一家社区物业公司——福鼎市小路幸福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,构建“365工作机制”,即建立三方联动机制、创优六项服务、共建“五好家园”。
起初,居民对这种“红色物业”的态度各不相同:多数人期待,少数人观望,还有人直接反对。“社区干部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,挨家挨户讲政策、算细账,并多次召开业主代表会议和全体业主大会,把‘社区兜底、服务惠民’的理念清楚透彻地讲给居民听。”小路社区党委书记陈臻介绍。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沟通,反对声渐渐消散,全体居民都与“红色物业”签下物业合同。
“红色物业”正式运行后,实行“双向进入交叉任职”,由小路社区党委书记作为福鼎市小路幸福家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,从社区工作人员、小区居民中择优聘任监事、物业经理、服务站负责人等,并将社区公共事务与小区治理任务纳入物业服务体系,创优“政策宣传服务、便民利民服务、志愿公益服务、扶弱济困服务、志愿公益服务、纠纷调解服务”等“六项服务”,设立矛盾调解员、应急处置员等九类“幸福家”管家,形成问题共解、资源共享、文化共建的工作模式。
如今,每周一上午,幸福佳园小区定期召开“红色物业议事会议”,居民的操心事、小区的疑难问题被摆上台面逐个研究、推动解决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处理居民报修事项38件,处理及时率达100%;开展设施维护、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25次。
“‘红色物业’不仅仅是物业管理的创新,更是社区党建的重要延伸,有效整合资源、服务群众,全力推进社区品牌成熟化、社区治理亲民化。”桐山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夏小红说。
凝聚共治共识,“红色物业”以点带面,在桐山街道的各个社区落地生根。镇边社区在金滩嘉苑(二期)小区探索红色物业路径,以邻里“和心亭”为依托,发动党员带动居民共商共治,解决小区治理难题,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挖掘公共空间打造“红色驿站”,增强社区凝聚力;福全社区聚焦居民生活中的痛点堵点,打造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,设立“红色便民服务站”,让居民有需求随时能找到帮手;针对老年群体,西园社区创新推出“物业+养老”服务模式,联合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义诊活动……一股股流淌在街巷里的“红色力量”,正让“群众呼声”变成“幸福回声”,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着鲜活样本。
来源:闽东日报记者 苏晶晶 通讯员王婷婷
编辑:陈姜燕
审核:蓝青 周邦在
责任编辑:陈姜燕
(原标题:福鼎桐山街道:“红色物业”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)